Skip to content

Contents

芯片方案选型

NHX7448系列诞生之初,我司评估了市面上所有的wifi芯片: Qualcomm, Broadcom, mtk, celeno, intel, marvell, quantenna, realtek;多维度验证、测试、分析比对

  • 芯片基带TX 吞吐
  • 芯片基带RX 吞吐
  • 芯片基带TX 射频性能
  • 芯片基带RX 射频性能
  • 芯片基带TX、RX 射频可扩展性
  • cpu 性能
  • cpu io可扩展性
  • 网络加速处理器
  • 发热量
  • 工作温度范围
  • 驱动代码架构
  • 驱动代码wifi/网络协议 功能完成度
  • 驱动代码质量
  • 芯片采购渠道
  • 芯片厂商是否有AE级别以上支持
  • 芯片成本
  • 芯片生命周期
  • 对我司在业内的技术壁垒
  • 对客户在业内竞争优势

应对需求

NHX7448系列

  • wifi协议:wifi5、wifi6、wifi7
  • wifi频率:2.4Ghz/5.8Ghz/6Ghz
  • wifi频宽:5Mhz/10Mhz/20Mhz/40Mhz/80Mhz/160Mhz/320Mhz
  • wifi频段:2g_2x2+5g_2x2; 2g_2x2+5g_4x4; 2g_2x2+5g_2x2+6g_2x2
  • wifi速率:AC1200M,AX1800M,AX3000M,BE3600M,BE6500M
  • 传输距离:空旷可视500米+10mbps,AP和STA 都是NHX-SOM(5db全向天线)距离可达1000米以上
  • wifi产品定位:AP/STA/WDS/MESH
  • 网通产品定位:gateway/sd-wan/router/cpe

硬件优势

NHX7448系列

  • 可靠性:全系列采用高通芯片方案,工业级模组,工作温度﹣40°至85°
  • 测试:wifi吞吐、以太网吞吐、射频、高低温、老化、反复重启、可制造性、可维修性、散热
  • 迭代:全系列尺寸74mm*48mm,全部pin to pin 无缝替换;从性能、成本、协议等要求从容应对
  • 品质:全系列所有元器件均选用国际国内一线大厂品牌
  • 品控:每一片板子出货之前完成多项功能、性能测试,存档测试报告,已在工业路由行业批量出货数年
  • 封装:从使用环境、使用寿命、成本、生产、维修等多维度综合考虑
  • 规划:wifi7模组,24Q2已小批量出货
  • 设计:项目设计之初联动smd工程师、pcb工艺工程师、layout工程师,硬件工程师;针对叠层、阻抗、封装,进行深度优化

软件优势

  • 人员配比:只专注wifi模组研发,积累超过10年+,研发人员占比80%;
  • 人员特长:擅长bsp、wifi驱动、内核
  • 漫游兼容性:可适配市面上任何 AP,无需支持 KVR,只需 SSID 和密码一致即可实现毫秒级(50ms内)无缝漫游
  • 漫游丢包率:ping包200ms每次丢包率1‰-5‰(华为、H3C AP:1‰-5‰、其他品牌: 5‰左右)
  • 工作模式:router、AC+AP、AP、STA、AP+STA、mesh,其中AP+STA模式可同时工作(VAP虚拟化)
  • 驱动:提供qsdk驱动源文件,同时提供NHX优化版本驱动ko文件,针对性优化:数据帧、管理帧,重传和队列逻辑; 全系列支持TDMA协议栈; 自研中间件
  • 内核:提供qsdk内核源文件,同时提供NHX优化版本内核二进制文件,针对性优化:wifi、网络部分
  • 驱动开发:比如pcie外设驱动,USB外设驱动; 其他第三方外设
  • 内核开发:优化转发、组播、多播,比如组播速率提升到最高mcs等级
  • dts:提供dts源文件,常用io都已经适配
  • 文件系统:重构文件系统,不采用qsdk官方处理方案,针对性优化解决nand、emmc:ecc纠错。满足工业稳定性要求

  • NHX-API:漫游、ac、ap、网络等常用功能api接口
  • NHX-VUE: vue前端web模块
  • NHX-MESH: mesh
  • NHX-STAROAM: 漫游
  • NHX-IAC: AC控制器,二层广播自动发现

交付能力

  • 交期:我司常备主芯片、pcb等核心元器件库存
  • 制成能力:2条smt专线!smt、产测、维修:全部都是专线专人,自主可控!
  • 交付能力:现有12个测试工位,同时预备12个测试工位,日交付能力3k,月交付能力90k
  • 个性化:从容应对各机种配置版本交付
  • 品控:NHX-MES 开放给客户追溯生产测试每一个环节

典型应用场景

  • 工业控制:AGV/AMR、医疗AGV、PLC 协同控制、龙门吊远程控制、港口自动化、智慧矿山
  • 智能监控:园区监控、户外监控、配电房监控
  • 能源电力:电力差动保护、配电自动化、变电站巡检机器人
  • 低速车联网:自动驾驶、园区无人车、清扫车联网

成本分析

  • 物料成本:核心模块+底板 成本高于单板成本;多出pcb成本,二次生产成本,其他一样
  • 测试成本:核心模块+底板 成本低于单板成本;核心模块自动化测试,单板接口不一致,测试操作流程不统一
  • 时间成本:核心模块只需研发测试一次,其他项目沿用,最快三月批量
  • 研发成本:核心模块+底板,只需要研发底板,无需重复研发验证关键性能
  • 售后成本:核心模块更成熟,多个项目、多个客户批量;bug缺陷更少
  • 认证成本:核心模块认证可以沿用多个项目,单板差异很大,需要每个产品进行认证(FCC/IC/CE/TELEC/SRRC 一个产品费用大概30w RMB)

产品缺点

  • 单纯从bom成本来看,核心模块+底板,成本大于单板成本